close

舞蹈人的劇場小學堂

—舞台篇

曾百瑜 劉志晨 小 巫|主持

一 同 林凱裕 Daniel|主聊

林小得|共聊

陳亭潔|筆者

 

  一同、凱裕與Daniel,皆是身懷不同職位經驗的專業劇場人。在劇場當中,燈光設計、道具設計、佈景設計、服裝設計、舞台設計、技術設計、音樂設計、視覺設計、美術設計——分工的類別如此多樣,此次,便來聽聽他們面對舞台時,在設計與技術之間轉換的心路歷程。

 

舞台設計vs技術設計 夢想家與實踐者

 

  劇場內的分工因應不同的製作環境與需求,或多或少會有所取捨,其中舞台設計(stage designer)與技術設計(technical director)是最容易被搞混的角色。Daniel形容,舞台設計就像是建築設計師,負責思考整體造型,並畫下設計圖;而技術設計則像是工程師,負責結構設計、環境分析,並依照設計圖將實體製作出來。也就是說,舞台設計掌握的是作品的整體面貌,做出貼合其需求的設計,同時考量整個舞台與觀眾的相互關係,是決定視覺空間的主要角色;而技術設計掌握的是工作環境的運用,讓複雜的設計用簡單的元素呈現出最大效果,同時把關演出安全性,是支援視覺背後硬體的重要角色。

 

  以凱裕的經驗來說,身為舞台設計的他拿到文本時,會先以觀眾角度欣賞作品,再將已有明確舞台指示的地方做標註,接著加入自己的感受進行回饋。而進入第一次設計會議之前,還需要針對文本需求大量地搜尋資料,以加深對場景的理解,而有特殊氛圍的地方,則用相符的概念圖,以較抽象的方式模擬視覺化的可能——當然,主創者會有自己預期的做法,但凱裕也相信,自己以第三方角度分享的過程中,也許會給對方更大的驚喜或是更好的靈感,進而得到加乘效果。在設計會議得到共識後,便需要畫更為詳細的設計施工圖,形狀、比例、舞台尺寸、負重、裝飾、材質,以上林林總總的每個細節都需要標示清楚,而考慮到完成後需要將其運進劇場、必須拆解組裝等等,甚至劇場的門與電梯大小也需要事先備註下來,最後才能將設計施工圖交給佈景工廠估價。然而在現實考量當中,估價的結果有可能會是超過預算的,因此進行設計的過程也需要以必要性來決定順位,在遇到超出預算的情況時才能即時做出彈性調整,直到費用與設計達成平衡,才能真正地開始製作。小得也提到,除了這些較大的設計需要請舞台設計處理,其它的小道具舞台設計也會與排練助理、製作組確認後整理清單,由排練助理或道具組進行採買,若真的遇到了取得困難,才會再回頭請舞台設計協助製作。

 

  然而,當作品需要製作超大佈景,或是具有特殊功能性的道具與裝置時,由於牽涉到了整個演出場域的運作,就必須請技術設計來協助討論。其實對於技術設計而言,他們所牽扯的工作範圍不僅僅只限於舞台,而是整個製作有關技術方面的工作都包含在內,除了幫助舞台設計考量佈景、道具與裝置如何順利在劇場中運行,同時也可能與燈光設計、舞監等等有著密切關係,也因此Daniel時常會將自己再更清楚地定位為「舞台技術設計」。而對於技術設計而言,他們最重要的其中一項工作便是確認劇場的安全性,在特殊位置裝燈時是否需要另外設置安全的支架,檢查佈景、道具的結構是否足夠紮實等等,Daniel說道,在表演者演出前的「暴力測試」是很重要的,演出中無法完全杜絕意外的可能性,不能以最好的情況做為前提,需要確實的把握佈景、道具與裝置對動作的負載量,而有時站在佈景上的搖晃程度對於技術人員來說雖然問題不大,但卻有可能影響演員的演出,這中間認知的錯覺也是需要被調整和測試的。

 

設計的必要性 來自舞台的線索

 

  然而,舞台設計雖然是決定演出視覺的重要關鍵,卻並非是整個作品中必要存在的角色之一。聲音之於音樂、身體之於舞蹈,對於後者來說,前者是能否讓其成立的唯一前提,但對於戲劇來說,必須構成三大要素:人物、時間、地點才得以成立,這根本上的不同,導致舞台設計在各個領域中有了不一樣的任務,並且發揮了不同效用。對於單純的音樂演出來說,舞台設計或許是派不上用場的,至於舞蹈演出則可能成為加分的存在,然而在戲劇領域中卻是極為不可或缺的一環,為了營造出時間與地點,需要能創造空間的舞台設計協助,也正因其背負了展現時間與地點的任務,舞台的存在需要有更加嚴謹的設定,在設計中需要講究的細節也就更多。

 

  和戲劇的必要性不同,舞蹈作品大多不會將舞台空間做為必要前提,就如同時間與地點這兩大要素在舞蹈作品中並非必要一般。舞台設計在舞蹈中,較多是以輔助的形式為了襯托作品而產生出來,也因此舞蹈製作大多中後期才找舞台設計進入團隊。前文提到,舞台設計可能成為加分的存在,換句話說,舞台設計也可能成為扣分的存在。在一同和編舞者工作的經驗當中,便有一次得到了「什麼都沒有」的結果,當時雖然事前和編舞者進行了長時間的密切討論,也充分地融合了彼此的想法,但因為作品本身已有完整的結構,不需要更多的佈景、道具和裝置,他們意識到舞台設計將成為多餘的甚至是扣分的存在,便毅然決定保留現有的模樣,讓設計成為零。

 

  為何會出現零的結果?我們需要意識到的是,出現在舞台上的任何設計都將成為明確的線索指引觀眾,這也就是為何戲劇作品如此依賴舞台設計去述說時間與地點。然而舞蹈演出呢?首先,小得便先點出了最關鍵的一處,對於舞蹈作品來說,舞者演出是需要空間的,設計不能佔據過多的舞台位置,再來便是越多的舞台設計、越多的暗示,是否也將壓縮觀眾的想像空間?而這些線索的引導又是否必要?一同指出,當下一瞬雖然感覺到需要什麼,但必須回頭細思那些是否是必須存在的東西——讓舞台更直接和真實到底是不是正確的做法?這麼看起來,對於舞蹈演出而言舞台設計的存在是很微妙的,每一個設計都應該要謹慎而有意義,需要回到創作本身的思維思考,或許這就是為什麼身為舞者的百瑜會表示,對舞蹈作品而言,比起「佈景」更多會將其定位為「道具」或「裝置」,因為這些設計大多融合在整個舞蹈編排當中,成為被使用的「道具」、「裝置」,而非僅僅是裝飾用的「佈景」。

 

  既是被使用的存在,除了設計本身,還必須考量更多技術上的問題。Daniel在面對舞蹈作品時,認為製作道具必須和做服裝一樣考量到使用者,以服裝來說,只要沒有好好收針而導致脫線,就有可能在表演過程中破損或造成意外,相對道具外觀若是製作得不夠平整,舞者搬運過程中就有可能受傷。當然,在可能的範圍內做到最真實是最理想的,但一定會有經費、時間或是重量等等其他的考量存在,因此選擇替代方案的結果並不稀奇。在戲劇作品中,這些佈景與道具便時常會「以假為真」,Daniel笑說,此時戲劇界不成文的默契便是「用表演帶過」,靠著保麗龍製成的扶手思索,卻又不能真的將重心依賴著它,只好利用演技演一個「靠著扶手的人」。然而在舞蹈作品裡,卻時常因為使用程度上的不同而無法讓步,導致道具與裝置的結構必須穩固、打磨必須細心,考慮到安全問題時這些都不能馬虎。

 

未來的可能性 當設計不再只是設計

 

  對於現在的藝術環境而言,是否擁有足夠的資金完成製作依然是最根本的問題,即便劇場中有如此多專業的人才與分工,卻不一定能夠聚集起來,即便有適合而安全性較高的材料得以選擇,卻也因為資金不足而只能退讓,成為戲劇界口中的「用表演帶過」。然而,在有限的資源當中卻依然能有好的作品層出不窮,「限制」彷彿也慢慢成為激發創作的一部分,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做出最大的效果,比起大刀大闊地將昂貴的成品搬上舞台,反而更考驗了所有的創作者,甚至激發了更多想像。

 

  當然,任何創作都是需要時間累積與探索,設計者們早點進場看排和加入討論將會對作品產生極大幫助,這點已是幾次對談下來得到的最大共識,以小得站在製作人的角度來說,設計者越早進入製作便能越早確定所需要製作的內容,也能夠有較為精確的預算能做即時調整,無論是超過預算時尋找其它資金或是做出取捨,甚至也有發現完全不需要舞台設計而讓預算歸零的情況,早一日釐清便能早一日應變,更能多一日變得更加完善。

 

  然而目前對於已經有文本且有明確結構的作品來說,設計者們的話語權依然有所限制,即便有了共同創作的共識,在觸碰到作品核心時,設計者們多少還是有一些服務性質。而凱裕所在的「深夜放電所」則反其道而行,鼓勵設計在創作上的主動性,讓總是隱藏在幕後的設計直接參與現場,成為劇場孕育者。和小鹿文娛合作的《我愛你十分鐘》,便是深夜放電所其中一個由設計者主導的作品,翻轉既定定位,讓設計者引導演員的任務,主動創造一個魔幻空間讓演員與觀眾單獨發生各種可能的體驗。這也說明,除了建築師、工程師,設計也能成為說書人或實驗家,在沉浸式劇場崛起的這個時代,作品已漸漸不甘於被塑形成同一種面貌,演員不再照念劇本對白、觀眾走入舞台成為表演者、幕後人員開始成為被注目的對象,而設計又能夠掙脫自己的定位走到什麼樣的地方,是很值得被期待的。

 

2021/07/21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悸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